Photo by Swapnil Bapat on Unsplash

離開台灣 Y 社的時候就一直很想寫下整個轉職的心路歷程,但又不知道從何下筆(因為想說的太多),所以就一直擱著,沒想到擱著擱著兩年就過去了,而且現在的我即將離開 W 社開啟新的旅程...

其實周遭有些人對於我決定離開台灣 Y 社總會有點小疑問,有聽過我分享的都知道,Y 社在台灣擁有數一數二好的福利,以及比上不足比下很有餘的待遇,在台灣整體大環境不算好的情況下,我為什麼還會選擇離開呢?

挑戰自己!試著跨出舒適圈

image

人生約有三分之一的道路是與工作為伍,這條道路很漫長,對於一畢業就加入 Y 社的我來說,隨著工作時間與經驗的增長,我已經從甚麼都不懂的新鮮肝,變成一位甚麼都稍微懂一點(但還是很多不懂),逐漸被新進同事稱呼為哥的角色。

與此同時,這樣的 Y 社也變成我的舒適圈,有著我熟識的人、環境與技術,我知道絕大多數的問題發生時要怎麼解決,就算不熟悉的問題我也知道怎麼找到解決方法,我自認是一位不安於現狀的人,所以對於待在這樣安穩環境的我來說,心中時不時會冒出幾個聲音問著我自己:「難道這樣就可以了嗎?」。

不過當時的我是還蠻滿足的,因為待在舒適圈讓我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新的東西以及維持長久以來的興趣,所以即便已經參加過數都數不清的 farewell,從熱衷於參加社內活動到有點懶得認識新人,我都還是沒有想要轉職的計畫。

不想就這樣日複一日的活下去

image

一直到2018年初的時候,有那麼一天我在華山藝文區看到了這樣的標語「不想就這樣日複一日的活下去」,這標語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過倒的不是駱駝,而是我那猶豫停滯不前的心。我發現自己真的不想就這樣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我想要改變,想要看看自己還能多做多少,想要透過面試看看自己的實力到底在哪?

所以我開始面試,在 HH 和朋友的推薦之下,面試了一些在台灣的新創公司,不過不面試還好,一面試才發現自己怎麼這麼弱(後來才知道這是有其原因),一問三不知,多問多不知,不然就是常常雞同鴨講,對方問的問題跟我的回答搭不上邊,這時的面試經驗讓我感到有點失落。

工作內容與組織的改變

另外一點,當初加入 Y 社,我是負責內部監控系統的開發與維運,而隨著技術跟組織的改變,我們的工作內容也轉變成純粹的維運(SRE/DevOps)。同時,我們也從相當痛苦的日夜輪班,變成較為彈性的 weekday on-call(只要看訊息跟接電話)加上假日輪班的模式。

雖然我很喜歡 SRE/DevOps 的部分工作內容(錯誤處理,警報設置、日誌分析、自動部屬、排程規劃),但我也發現 weekday on-call 對我的精神負擔極大,因為我不是那種會隨時關注電話或訊息的人,熟睡的我更是那種完全聽不到電話響的人,所以我發現我不適合做 weekday on-call 的工作。

就這樣來到了2018年中,我確立了自己想要轉職的念頭,正式開始設立下一份工作的目標。首先,我想說既然要轉職,那乾脆轉職成 SWE,因為一來 SRE/DevOps 我都已經做了六年了,二來 SWE 就不會有 weekday on-call 的問題(後來我才知道國外多半是走 follow sun on-call)。其次,因為前幾次面試台灣新創的經驗有點差,我想說那不如下一份工作就出國吧!要挑戰就挑戰大一點!

從台灣到新加坡

image

從決定要出國開始,我就鎖定在亞洲(中國、香港、澳門以外)的國家,因為我本來就沒有永遠離開台灣的打算,我的目標只是出國工作,並不是移民;至於工作的部份主要是透過 Linkedin 和朋友推薦,不然就是當地 HH 提供的資訊。

還記得當時面試了日本、泰國、新加坡的工作,原先我最想去的是日本(畢竟跟其他國家比,我對日本比較熟悉),可惜幾輪面試下來都沒有被錄取;後來因緣際會得知新加坡 W 社有在找 SWE,面試過後也順利錄取,雖然內心曾經糾結了一陣子(踏出舒適圈前的恐慌),但在跟許多人聊過後,我認知到放棄得來不易的機會是很可惜的一件事,畢竟這次不出國,未來誰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出國,所以我最後決定接受 W 社的 offer。

就這樣,我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與工作,體驗從未想過的一切,不管是處理最基本的食衣住行,還是與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一起共事,我就像個被暫時擰乾的海綿一般,到了一個地方重新吸收新的知識。

後記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在新加坡待了一年半,算是渡過了新手外勞的階段(雖然還是很菜),現在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出國工作,我都會半開玩笑的說,我出國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在台灣活膩了;其實我也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異國生活與工作,學習各種談判與溝通技巧,讓內心能稍微柔軟些,能更懂得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也更懂得面對自己,藉此成為一位更好的人。

在這要感謝 L 帶我進 Y 社,沒有妳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毫無疑問是我的貴人,我從妳身上真的學習到很多,還要感謝 W 的教學,總會想起你防不勝防的笑話,很開心有機會和你一起共事,還有感謝 D 的引領,喜歡你對技術充分的授權,雖然時間很短,但很高興能在同一個團隊一起工作。

最後感謝一起進 Y 社的夥伴和傾囊相授的大家,我會記得大家一起認真工作一邊瞎扯吵鬧的時光。